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(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,FH)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,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ow Density Lipoprotein-Cholesterol,LDL-C)水平明显升高,以及皮肤/腱黄色瘤。FH可分为杂合子(HeFH)、纯合子(HoFH)、复合杂合子和双重杂合子4种类型,以前两种多见。纯合子患者症状严重,血浆LDL-C水平比健康人高4-6倍,多在10岁左右发生冠心病甚至心梗死亡。
以LDL-C或总胆固醇(Total Cholesterol, TC)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。中国各类疾病死因构成中,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居于首位,高达43.61%,远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,而冠心病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大类。研究发现,FH患者患冠心病风险较非FH患者增加15倍,在冠心病患者中采用基因诊断确诊的FH检出率为3.5%。最近研究发现我国早发心肌梗死人群中FH的患病率可高达23.6%。
2018年发表在《中华心血管杂志》的“高胆固醇血症筛查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”指出,检测到LDLR、APOB、PCSK9、LDLRAP1等基因中致病性突变是诊断FH的金标准。FH患者从出生就处于LDL-C高水平暴露状态,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(ASCVD)风险明显增高,而早期筛查和尽早接受药物治疗可改善FH患者的存活率。
血清LDL-C水平明显升高:
成人血清LDL-C≥3.8mmol/L(146.7mg/dl),相当于中国人口的2.5%,儿童血清LDL-C≥2.9mmol/L(112.7mg/dl)。
早发ASCVD:
男性<55岁,
女性<65岁即发生ASCVD。
有皮肤/腱黄色瘤或脂性角膜弓(<45岁)。
其他:
一级亲属中有上述3种情况
或有家族遗传倾向。
基因 | 蛋白名称 | 作用 | 样本要求 | 检测方法 |
---|---|---|---|---|
LDLR |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| 在胆固醇稳态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表面受体 | ·2ml唾液 ·3-5ml外周血 |
扩增子测序 |
APOB | 载脂蛋白B | 孔糜微粒和低密度脂蛋白上的主要载脂蛋白 | ||
PCSK9 | 丝氨酸蛋白酶 | 降低肝脏和肝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水平 | ||
LDLRAP1 |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合蛋白1 | 信号转导通路中重要蛋白质 | ||
CETP | 胆固醇酯转蛋白 | 调节脂蛋白间的脂质转移 | ||
LIPA | 溶酶体酸性脂肪酶 | 水解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酶 | ||
LPL | 脂蛋白脂肪酸 | 分解甘油三酯、磷脂 | ||
STAP1 | 信号转导衔接因子蛋白1 | 信号转导通路中重要蛋白质 | ||
APOE | 载脂蛋白E | 参与清除极低密度脂蛋白和孔糜微粒 | ||
SLCO1B1 |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 | 负责转运他汀药物到肝脏的主要酶 |
高覆盖率:包含了FH致病性相关的基因及位点;
高准确率: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型结果与Sanger测序结果一致率100%;
全面分析:基因检测可实现点突变+单外显子级CNV分析;
采样简便:只需3-5ml外周血或2ml唾液样本。